今天,《中國冶金報》刊登了一篇名為《非晶合金絲材蓬勃發(fā)展的背后》的文章,非晶中國與大家分享如下:
記者:趙萍
“目前,我們掌握了從巨磁阻抗非晶絲的制備到巨磁阻抗微磁傳感器和非晶絲正交磁通門傳感器制造的全套技術。中國微磁電子產業(yè)的建立已經具備了堅實的技術基礎?!?/span>
“鈷基非晶合金具有低磁各向異性和零磁致伸縮系數(shù),磁導率高,極易磁化和退磁,是對磁最敏感的材料之一?!?/span>
“目前,我國非晶合金絲材存在基礎研究相對薄弱、裝備精細化不足、原材料純度有待提高、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等短板,仍無法生產高端產品,‘卡脖子’現(xiàn)象依然存在?!?/span>
11月29日,來自國內外非晶合金相關領域的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齊聚于廣東深圳召開的第三屆非晶合金磁敏材料暨傳感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圍繞非晶合金絲材在磁及相關領域的研發(fā)與應用進行了經驗交流與分享,并指出該材料目前存在的短板與不足,共同為非晶合金絲材的未來發(fā)展集思廣益、出謀劃策。
非晶合金絲材是一種新型的磁敏感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軟磁特性、巨磁阻抗效應、巨應力阻抗效應等,在磁及相關領域應用具有獨特優(yōu)勢。
在磁傳感器應用上,非晶絲傳感器具有精度高、穩(wěn)定性好、可靠性高、非接觸探測、抗極端惡劣環(huán)境等優(yōu)點,綜合性能優(yōu)于傳統(tǒng)磁傳感器,在高靈敏度、高精度的弱磁和微應力探測領域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與會嘉賓介紹,非晶絲傳感器可在國防軍工領域用于弱磁探測,如深海潛航器、水下測繪等設備通過感知地磁場的傳感器進行位置標定和導航,導彈飛行軌跡可通過地磁傳感器感知飛行方向和角度;可在工業(yè)智能領域用于磁測量,如助力自行車傳動系統(tǒng)通過磁探頭感知由力矩導致磁場發(fā)生的變化,從而調控助力大小等;可在醫(yī)療設備領域用于電磁跟蹤定位,如微型磁傳感器嵌入醫(yī)療儀器導管、內窺鏡或針尖,在設備電磁場中進行跟蹤,精度可達亞毫米級,適用于精細或復雜的外科手術,減少手術時間,提高安全性和治療效果。
在電子羅盤的應用上,非晶絲電子羅盤非常適合移動設備的超低功耗,可用于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的長時間使用。與會嘉賓介紹,電子羅盤是利用地磁場來定北極的一種方法。雖然GPS在導航、定位、測速、定向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但由于其信號常被地形、地物遮擋,導致精度大大降低,甚至不能使用。而非晶絲地磁傳感器檢測精度誤差在世界任何地方均可達±0.3度以下。
在基于大巴克豪森(LBJ)效應的應用上,非晶合金絲材特別適用于制作諧波式防盜標簽,應用于圖書館、書店、超市等地方,也可滿足紙幣、有價證券、保密文檔等的防偽需求(以短纖維的方式分布在其中),還可用于制作磁性ID標簽,即將多根具有不同矯頑力的非晶合金絲材集成在一個標簽上,實現(xiàn)識別物體多重特征的編碼功能。
在生物領域,多位與會嘉賓認為,人體磁圖技術和人體電圖技術相比,具有不需要直接接觸、測量信息量大、分辨率高等優(yōu)點,非晶磁傳感器在助力人體健康監(jiān)測、預警危重疾病方面潛力巨大,有尚待開發(fā)的空間。
此外,非晶合金微絲具有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和耐腐蝕特性,還可作為高強纖維用作結構材料,應用于絲鋸、魚絲、受拉構件、高質量桿、傳動軸、精密彈簧和紡織品增強纖維等制品中。
在降噪、提質等方面仍有較大發(fā)展空間圖片
目前,我國非晶合金絲材在磁及相關領域的研發(fā)與應用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與發(fā)展,但仍有短板與不足問題待解決。
一是缺乏高質量非晶合金裸絲,存在原絲柔韌性、均勻性、一致性差等問題。與此同時,日本愛知公司壟斷高質量非晶合金裸絲,玻璃包覆非晶合金絲材則被以色列等國家掌控,又因涉及軍工,被嚴格出口管制。不過,國內科研院所近年來不斷追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與會嘉賓介紹,國內一研究機構研發(fā)出一套基于熔體抽拉法的非晶絲制造裝備(直徑60微米~100微米),實現(xiàn)了冷卻輥楔尖與合金液峰尖三維空間位置的準確調節(jié),可獲得直徑均勻度在96%以上的高質量非晶合金絲材;自主研制的一臺內圓水紡絲裝備(直徑80微米~150微米)通過突破熔潭穩(wěn)定控制技術制造的非晶合金絲材的均勻度與日本愛知公司的產品質量相當,且軟磁性能更優(yōu)。
二是部分制備工藝尚存發(fā)展瓶頸,亟需突破非晶合金絲材制備及其傳感器關鍵技術。我國缺乏非晶合金絲材自主牌號,且長期未突破非晶合金絲材批量制備技術,同時相關磁傳感器研發(fā)滯后,目前大多非晶合金絲材及關鍵部件均依賴進口,材料和器件均受制于人。與會嘉賓介紹,我國目前非晶合金絲材主要制備方法有內圓水紡絲法、熔體淬取紡絲法、玻璃包覆紡絲法等。其中,內圓水紡絲法可制備直徑100微米以上的絲,但設備和工藝技術門檻高;熔體淬取紡絲法冷速快,合金成分范圍寬,但穩(wěn)定性差,不易收集絲;玻璃包覆紡絲法可制備萬米級連續(xù)非晶合金絲材,絲直徑<60微米,但成分窄??偟膩砜矗壳皣鴥葞追N主流制備工藝各有優(yōu)缺點,仍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同時,新開發(fā)的制備工藝尚不能滿足批量化穩(wěn)定生產的要求。
三是非晶合金絲材噪聲機理正不斷深入研究中,問題改善仍有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與會嘉賓介紹,此前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非晶合金絲材的磁致伸縮系數(shù)對非晶絲正交磁通門噪聲的影響機理是,在一特定區(qū)間,磁致伸縮達到最低,噪聲也最低,但當磁致伸縮系數(shù)提高一個數(shù)量級時,不論正負,噪聲都將增加幾十倍。同時,世界上多位專家通過實驗對GMI傳感器低頻噪聲產生機制進行了分析研判,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提高非晶合金絲材的直徑、改變成分和進行特殊處理,可以進一步降低GMI傳感器的噪聲。
目前,我國非晶合金絲材已初步形成產業(yè),在無人駕駛、智能制造、半導體、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軍工、生物醫(yī)療等領域形成新質生產力,全產業(yè)鏈市場規(guī)模已達百億元。未來,隨著相關裝備技術、工藝等的不斷進步,非晶合金絲材還將在多領域實現(xiàn)快速增長。
(本文選自《中國冶金報》2023年12月6日第3版,圖片為編者添加)